徐渭:我正常起来的作品,还是很不错的,可别只学我狂乱疯癫
前面的拙文里聊到一个天才式的人物,就是徐渭,也叫徐文长。小时候就经常听到过关于徐文长的各种故事,虽然大多数都是后人编撰出来的,但其名气才气可谓是深入人心。
前面的拙文里聊到一个天才式的人物,就是徐渭,也叫徐文长。小时候就经常听到过关于徐文长的各种故事,虽然大多数都是后人编撰出来的,但其名气才气可谓是深入人心。
在胶州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中,明代吴门书派代表周天球的《录贾至“早朝大明宫”诗轴》堪称行草书典范。这幅409×116cm的巨幅作品,以贾至笔下的盛唐早朝盛景为蓝本,用灵动苍劲的笔墨演绎出诗境与书韵的完美交融,既是文人书法的精品,更是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11月8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承办,山西省书画院、呼和浩特市书画院、辽宁画院、吉林省书画院、黑龙江省书画院、江苏省书画院、浙江书法院、安徽省书法院、福建省画院、山东书法院、河南省书画院、湖北省书法院、湖南省书法院、广东书法与文艺研究院、
或许,你欣赏过很多伟人书信字迹,每一封信的字迹,对我们学习书法,都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深受启迪,但是,看到这封信上的字迹,却让人有一种震撼之感,这也是很少有的一种感受,欣赏了这封信上的字迹,让人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十分独到,在这封信中,将这种狂放的风格发挥到
在笔者的认知了,对于伟人的书法,最容易的还是伟人的行书作品,相对于行草书,草书或者是草书而言,而这里的一幅27字行书却完全颠覆了笔者的认知,没曾想,伟人的最简洁的27字行书,也是如此考验人的识别能力,笔者一番试读后,竟然发现,这27个字,连一半都认不到,十分尴
明代书法史上,张瑞图以其“奇逸”书风独树一帜,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并称“晚明四家”。其天启四年(1624)所书《行草书杜甫诗册》,现藏于朵云轩,是其中年时期的代表作。这幅作品以杜甫四首律诗为内容,笔墨酣畅,体势奇崛,既见魏晋风骨,又具个人独创,堪称晚明书法革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传承演变,成为承载中华文脉的独特艺术形式。在当代安徽书坛,杜继双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精湛的技艺和鲜明的艺术风格以及他的行草书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身为安徽医科大学书画摄影协会会长、安徽省高校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多重身份的他,不仅是
彭捷,男,1958年12月生,安徽省宿州市人,1978年2月入伍,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原系总参信息化部后勤部大校军官,现为北京市海淀恩翠军休所退休军干。
在天津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中,徐渭的《行草书自作七律诗轴》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幅绫本大手卷,纵135.2厘米,横48.2厘米,以其奔放不羁的笔势和跌宕起伏的章法,将徐渭“狂草”的艺术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是一幅书法作品,更是徐渭内心世界的一次酣畅淋漓的独白
在上海博物馆的众多珍藏中,徐渭的《行草书诗词卷》无疑是一件足以撼动人心的瑰宝。这幅创作于1563年的纸本长卷,纵29.2厘米,横却达442厘米,如一条墨色的长河,承载着徐渭晚年颠沛却又狂放不羁的艺术灵魂。
上海博物馆藏的徐渭《行草书自作七律诗轴》,是一幅足以让观者屏息凝神的书法巨作。这幅作品纵209.2厘米,横64.5厘米,气势磅礴,通篇弥漫着一股不可遏制的狂放之气,是徐渭晚年“心学”思想与艺术才情的极致宣泄。
书法创作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心、手、眼、境高度统一的艺术活动。
上海图书馆藏的文震孟《行草书致凡夫札》,是明末书法与文人交游的珍贵见证。这帧尺牍虽为日常书札,却在笔墨间尽显“吴门书派”余韵与文氏家族的书法风骨,堪称“无意于佳乃佳”的典范。
上海图书馆藏的文震孟《行草书致牧老手札》,虽为尺牍小品,却藏着明代书法“尚态”风潮里的独特风骨。文震孟出身书法世家,其曾祖文徵明是“吴门四家”之一,而这篇手札,既承家学雅韵,又跳出窠臼,尽显文人书家的真性情。
毛主席的14字行草书作品,对书法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次珍贵的鉴赏体验。如果你能完全识别这14个字,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达到了书法达人的水准。这不仅是对你书法知识的肯定,也是对你艺术鉴赏能力的认可。经过深入研究,我发现这些字不仅在造型上独具特色,整体风格也极为高雅
毛主席的16字行草作品极具挑战性。我只认出了三个字,足见其书法技艺之深。能认出一半已是高手,全认出者更是罕见。这些字不仅考验书法水平,也体现了主席的艺术个性和深邃思想。
一、学养为骨,气韵超凡 郭沫若是近代罕见的百科全书式学者,于历史、考古、文学、古文字等领域皆有深湛造诣。这份深厚的学养是其书法的灵魂与根基。其书并非单纯的笔墨技巧展示,而是学人之书、才子之书,每一笔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学术自信。观其作品,能感受到一种吞吐古
在书法的璀璨星河中,文徵明的《行草书兰亭序》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珠。此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纵29.2厘米 ,横120.5厘米,创作于1558年,时年文徵明已89岁高龄,却依然笔力非凡,为后世留下了这件不朽的杰作。